主要是在動線佈置上出錯,造成己方大、小棋子相互牽制的情形,使得大子因為小子的阻擋而不能移到想去的地方,造成攻守上的困難度。
舉例來說,院長就曾經為了手上的二隻炮不捨得損失,以致在攻守中綁手綁腳,進而一直失去先手,本來是應該要贏的局面,反而變成被逆轉的慘痛經驗。
這類因為自己的關係所造成的撞牆現象,是可以小心來避免的,重點就在於棋局中有必要時,寧可損失一兩支棋子(甚至是大炮),也要維持自己的動線流暢。
至於該送那些棋子去做炮灰,或更進一步的換子棋法,然後形成你要的理想動線,就都是經驗的累積了;院長我只能提醒大家在中盤纏鬥時,時時都要注意這一點,千萬不要自己笨的去撞牆哦!
這是利用對手小支的撞牆特性,在某些情況下不必急著吃掉,因為對手小支對你的大支來說,並不造成動線的破壞,但卻是對手進攻時的一道高牆,只有浪費幾手棋步先移開它,才能繼續前進,而這也正是我們要利用它的地方,如下所述:
若你正處於劣勢時,便可利用它們來切斷對手的攻擊動線,取得一二個重要的活命先手;
或者是擺脫對手的壓邊攻勢。或是配合動線理基本篇的「邊角原理」把對手的大支棋子,擋在雙方的交戰火線上,如下圖所示:

因為再怎麼說,棋盤就4*8這麼大,撞牆的情況是一定會發生,如何反過來利用這個特性,就是撞牆效應要研究的重點,而動線要活還是我強調的重點,請各位研究生們要謹記這點才是。